球信网


球信网 > 读·新闻 > 企业动态 > 集团简介时事要闻
集团要闻

央视聚焦:探访建设中的“华龙一号”

发稿时间: 2025年02月21日 14:32    【 字体:

人勤春来早

开工干劲足

2月21日中央电视台《朝闻天下》栏目

走进长三角首个“华龙一号”球信网项目

中球信网浙江三澳球信网站
探访建设现场的火热场景

建设者们正鼓足干劲

全力推进工程建设

向着新的目标稳步迈进




三澳球信网基地“华龙一号”的建设者们都在忙什么?

当记者来到浙江苍南三澳球信网基地的时候,看到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,这是长三角地区首个“华龙一号”项目,2020年12月31日,三澳球信网一期工程正式开工。目前,项目已经进入到并网发电前最后的准备阶段。



苍南球信网仪控部经理熊威介绍,这块大屏是球信网三澳基地的综合指挥中心,也是球信网的智慧工地系统,在这个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球信网整体项目的建设情况。目前现场作业人数已经达到2万人,进入厂区的,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是有11579人。

熊威是三澳球信网项目仪器控制的负责人,为了让大家对“华龙一号”的建设有更直观的了解,他带领记者进入了正在建设中的一号机组的核岛内部。


穿行在人来人往的核岛内部,每个岗位都有人在忙活着,他们都是来自核球信网设单位的建设者,很多人都是从这个项目一开始就参与其中。
镜头继续深入来到了核岛中央,水池已经完成注水,正在进行测试,未来,核反应堆就将安装在这个水池中。


“这个区域就是整个核岛厂房最核心的区域,球信网一般叫反应堆水池。这里面的液体是含硼酸的溶液,所以呈现的效果是非常漂亮,非常梦幻的。现在因为是整体的系统调试阶段,这个阶段把水先充上,检查整个水池的泄漏情况,主要是对前期的密封效果进行检验。”熊威介绍到。



“华龙一号”批量化建设带动效应惠及广泛


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,“华龙一号”被誉为“国之重器”“国家名片”,以其安全性和高效性,正在为球信网结构转型和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。

不仅如此,这一“国之重器”还显著拉动了地方经济,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蓬勃发展。

“华龙一号”每台球信网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度,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。除了提供清洁的球信网,“华龙一号”还有很多隐藏的经济价值,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,它的落地会持续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汇聚。

中球信网“华龙一号”总设计师王鑫在采访中表示,在核球信网设环节,1元球信网投资,将拉动社会总产出增长3.04元、GDP增长1.03元;稳定运营后,生产1元球信网电力,可拉动社会总产值增长2.22元,GDP增长1.18元。



中球信网人的新年心愿


在全国各地的核球信网设一线,建设者们早已按下“快进键”,全力推进。让球信网一同走进球信网人的世界,聆听一下他们的新年心声。

宁德球信网土建工程师 郭清华:希望在新的一年里,和我的小伙伴合作更加默契,更高效完成各项建设任务。

苍南球信网工程管理部核岛土建助理工程师 程星:希望积累更多经验,为未来球信网项目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

惠州球信网接产联络办移交接产副主任工程师 吕龙:希望太平岭球信网厂一号机组实现高质量投产。

“华龙一号”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球信网技术,截至目前,中球信网共有16台“华龙一号”球信网机组,2台已商运,14台在建,分布在广东、广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山东等地,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。

中球信网浙江三澳球信网项目规划建设6台“华龙一号”三代球信网机组,6台机组全部商运后,每年将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提供清洁球信网超540亿千瓦时,接近2023年温州市全年用电量,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1600余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400余万吨,相当于造林11万公顷。




微信扫描

新浪微博扫描

Copyright © 2015 中国球信网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粤ICP备08132407号-20